传统Workflow与Multi-Agentworkflow的区别
作者: 唐霜 来源: 唐霜
前端时间基于workflow的agent架构开始成为热点,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演进,现在我们已经对此有了非常深刻的理解。
实际上,我们以前讲的workflow和基于workflow的agent存在巨大的区别。过去,我们设计workflow,非常大程度上依赖流程引擎,我们的流程引擎支持的能力,既决定了我们的开发设计,也决定了最终用户的体验。我们需要定义流程中的节点,通过编程的方式,调用它们,并且设计流程过程、逻辑跳转等,这些都需要代码来实现。一旦遇到复杂的情况,代码的实现就变得非常庞大。而真正影响的,则是开发体验和发布效率。
而AI时代的workflow,则依赖agent,或者说为agent设计workflow。此时,在开发体验上变得非常不同,我们不再依赖代码实现,而是依赖LLM的智能。我们不再主动分配流程逻辑跳转,而是让agent自动分配。这也就意味着,此时的流水线从整体形态上变得非常简单,agent就像一项工作中的多个角色,按照自己的能力完成任务,并根据情况,把下一个任务智能交给需要的agent。
然而,基于LLM的agent workflow有一个问题,即常有准确性不足的情况。由于LLM本身存在的问题,或者智能程度不足,它在分配下一个任务时,可能存在误差,甚至在判定自身的任务是否执行得当时,也存在误差,这也就意味着,agent可能提交了一份胡说八道的成果,还自以为是的发送它。这其实给一些严谨性强的工作带来风险。
因此,传统的workflow也是需要的。我们可以让agent作为传统workflow中的一项节点,对于流水线来说,agent像是一个黑盒,只提供了自己的能力,一个输入,一个输出,仅此而已。因此,当我们需要严谨性更强的工作时,可以考虑使用传统workflow+agent作为黑盒能力的方案。
这也就意味着,我们需要让我们的工作系统,既支持multi-agent workflow模式,也支持在传统workflow模式中把agent作为节点的能力。multi-agent本身实际上也是一个复合agent,因此,也可以作为传统workflow的节点。
实际上,我们只需要一个workflow形式,当workflow节点为agent时,节点的逻辑跳转由agent智能决定,而如果是普通功能节点时,按照流程引擎决定。在之前的文章中,我指出,无论是workflow也好,agent也好,我们都以服务的形式发布,以API的方式以最简单的形态提供给第三方应用调用。这使得我们对agent的使用更加简单。
**点击下方公众号卡片,关注我
在公众号对话框,回复关键字“ChatTTS”
有惊喜
**
更多AI工具,参考Github-AiBard123,国内AiBard123